“挂在天上的哨所”( 三 )

卓拉哨兵誓死履职的故事不胜枚举。前年某夜,哨所的电话线遭到雷击,无法与上级通联。要命的是,当晚恰巧有份边情要呈送。“特殊边情不能‘过夜’!”时任哨长孙少周果断决策,采用人工传递。彼时,晚风烈、夜雪急,他连滚带爬下山,片刻不敢耽搁。

卓拉的户外根本不适宜活动,可哨兵们不满足于观察室得来的数据,而是在风口山巅寻找最佳观察点位。有一次,驻地气温突降,一夜起来,雪墙比人还高。四级军士长杨东儒仰望被雪覆盖的一号哨位,动了心思。他取来工兵锹一顿猛铲,劳作3个小时,终于铲出一条20米长的雪路,建立了移动观察哨。来到目的地,杨东儒顾不上大口喘气,立刻瞪眼执勤。甭看观察点简陋无名,可出自这个制高点的观察口确实管用,被边防团推广。

“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

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哨兵们无时不战备,无日不练兵。他们坚信,只有练就坚强的体魄和过硬的本领,才能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

那年官兵组织拔点战斗演练,恰逢友邻单位到哨所进行战场勘察。山脊上乱石嶙峋,积雪没膝,两边是深渊,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