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夜间商圈范围有多大?特点与问题待思考( 八 )

第二个层级是需要有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夜间服务区,“不用规模太大,但需要搭载健身、餐饮、书店、咖啡厅等服务设施,满足夜间错峰消费的这部分人群进行生活放松,但因为这部分消费人群并没有那么集中,需求也不大,因此并不需要夜间服务商圈布局太多。”

第三个消费层级是北京应该打造活力街区,既满足北京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外地游客体验北京夜间生活氛围的需求。比如三里屯商圈就很成熟繁荣,但如果前门商圈同样作为外地游客打卡地,夜间消费内涵就显然拓展得不够。“虽然北京坊开了几家夜间营业的商户,但消费者数量明显不足。”

商圈成片运营带动区域提升

从目前情况看,祥云小镇、合生汇购物中心拿出一片区域运营夜间商业,还没有出现消费者爆棚的现象,这充分说明项目运营需要适应期,“其实就像三里屯太古里当初建成后人气不足,慢慢经过几年时间,通过消费者认知、认同的选择过程,才养成现在的商圈热度。”

应该通过大力推动商圈建设实现深夜经济,特别是以成熟的商圈做载体才能带动夜间消费需求。“比如祥云小镇居民不少,但很多是周末居民,平日的消费活跃度不够。在这里做深夜食堂虽然有一部分消费需求,但并不需要面积过大、全面开花,这样反而无法支撑商家运营。其实只需要拿出局部区域做消费试点即可,毕竟消费者不会专程前往某个社区商圈吃夜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