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经济体( 五 )

要放大创新平台的作用。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前沿问题,鼓励港澳与内地城市前瞻性地共建国际化科研平台、联合实验室等,开展专项研究。依托广-深、广-珠两条城镇、产业密集带,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广珠产业走廊,加快科技与产业资源沿交通线布局,建设世界级的创新走廊。布局建设一批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园、创新研究院、创新工场。充分发挥中央政府部门的协调统领作用,在港、澳与内地城市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平台的伙伴实验室。还要提升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深圳专利展示交易平台等功能,建设对创新具有引领性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要完善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大湾区合作在税收、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着政策差异,应探索做出适用政策调整。内地与港澳尤其是内地城市盛行抢项目、抢税收等做法,未来应朝项目共建、成本共担、税收共享方面转化。鼓励企业家牵头发起各类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创业平台,以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合作。

共建支撑创新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近7000万,应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提升大湾区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关键问题,对接国内外一流区域,进行优化改进,建设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加强创新文化培育,形成鼓励创新、宽容轻松的创业氛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依然偏低,应研究和出台相关引进海外人才计划,逐步提高国际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