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我国氢能产业科学发展蓝图 □ 景春梅( 三 )

二是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加氢焦虑”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起步阶段,运营车辆较少,营利较困难,加氢站的建设运营无法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平衡收支,导致建设运营模式不够成熟,加氢设备产业化能力不足、成本偏高。基础设施不足又反过来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据长城汽车测算,2030年我国至少需要1400座加氢站才能满足主要城市需要。截至2019年3月底,我国实际运营加氢站仅24座,在建20座,主要分布于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多为示范型或为示范型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暂未实现商业化运营。

三是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全产业链成本高是制约商业化运行的重要原因。从制氢环节看,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经济性和环保风险依然存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则存在效率低、综合成本高等问题;从储氢环节看,虽然加压压缩储氢、液化储氢、有机化合物储氢等技术均取得较大进步,但储氢密度、安全性和储氢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尚未解决,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从燃料电池看,我国膜电极组件成本约为4000元/千瓦,与国际700元/千瓦差距较大;我国电堆成本为6000元/千瓦,国际指标为1000元/千瓦;从用氢环节看,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缓慢,技术尚不成熟;建设加氢站所需关键零部件没有量产的成熟产品,导致建设成本过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