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 )

15年前,对一笔4.2亿元的民营科技园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让广东一举成为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破冰之地。

“这背后既有当时‘非典’疫情带来财政资金压力的直接原因,更有在长期良好财政资金条件下对分配科学化有更高追求的深层次原因。”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告诉采访人员。

务实和创新,是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鲜明特色。绩效评价不是自说自话,而是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指标来衡量,而这也一直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一大难点。广东省财政厅没怵这个难题,他们用了1年多时间研究出炉了长达480页的《广东省财政预算绩效指标库》,收录20个行业大类、52个子类、277个资金用途、2589个绩效指标,为全省各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打造了一本实用“指标大百科”。

该创新之举实现了绩效指标从财政部门自建自用向各级各部门共建共享转变,有效解决了部门不清楚如何填报绩效指标导致绩效目标无法做实的问题,让预算绩效评价更加规范和便捷。

比如,2018年列入广东省级绩效重点评价的“省级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时,可以直接在广东绩效指标库第4类“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指标”的“资金用途”中,检索“就业创业”,就能直接取出16个个性化绩效指标,并可以参照绩效指标库中的标准值与历史值对专项资金产生的效益进行衡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