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前沿之中的前沿,现状之中的现状,未来之中的未来,它是CCF-GAIR 2019,等你膜拜( 三 )

类脑芯片都被不少人视作“黑科技”,但其实这些概念首次被提出都很早,类脑芯片或者说神经形态计算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传奇的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Carver Mead提出设计集成电路来模仿活神经元细胞的组织。然而,由于生物神经元的发射是非确定性的,经典计算架构冯诺依曼是确定性的架构,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让计算机无法模仿人类大脑。除了技术的难题,类脑研究人员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在类脑研究起步较早的欧洲,许多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是觉得类脑研究很有意义,并且很享受研究的过程,而不是考虑如何去应用或实现商业化。40多年过去了,芯片界人士依然对类脑芯片的研究表示了极大的耐心,因为我们确定它是前沿之一。不负所望,在CCF-GAIR的【类脑计算前沿专场】,你将看到这个极具技术难度的类脑专家们共话一堂。

而在我们前沿专场的压轴,是悉心汇集的【中国人工智能四十周年纪念专场】,至于它会有多悉心,我只能告诉你,在CCF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做此专场开场致辞后,我们设计了NLP人工智能40周年主题演讲(周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40周年主题演讲(张大鹏)、智能控制人工智能40周年主题演讲(王飞跃)以及相关巨头企业做人工智能未来10年的主题演讲……回顾日本老龄化过去40年可以看到中国未来老龄化40年的满目疮痍,但回顾中国人工智能40周年却可以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下一个40周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