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医生吁正确面对残障儿童“缺陷”促其融入社会( 二 )

“安安2个月大的时候确诊为神经损伤。跑了几十家医院,每次化验单出来,我都不敢看。”坐在采访人员面前的这位年轻二胎妈妈李芳刚满30岁,由于夫妻两人血型因素,孩子有患溶血症的风险,但是第一个孩子是健康的,可安安刚生下来就是ABO溶血、黄疸,说起安安,她强忍住着眼里的泪水。

儿童康复医生吁正确面对残障儿童“缺陷”促其融入社会

图为康复中心医院西固合作分院治疗师正在给孩子进行按摸康复治疗,防止肌肉萎缩。 高康迪 摄

“刚到康复医院,安安头抬不起来,直接往后仰,眼睛也不‘追物’。”家住临夏的李芳为了让孩子早早接受治疗,安安三个月开始,就在兰州租房,每天陪着安安康复治疗,“安安的反应比刚进医院强多了,偶尔叫她名字,她还能找声音。我希望她以后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李芳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带着安安上康复课,回到出租屋里,她会给安安做治疗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拍了视频在儿童康复科专设的交流群里交流,治疗师会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动作,让所有家长共同学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