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首届央视标王1.3亿贱卖,一代巨头落幕( 十 )

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 , 他们从四川收购了大量的散酒 , 再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 , 勾兑成低度酒 , 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刊出在1997年1月中上旬 , 报道在全国各地炸开了锅 , 在“勾兑丑闻”的打击下 , 秦池这一“标王”迅速没落 , 还间接导致鲁酒都陷入“勾兑丑闻” , 孔府宴酒也在市场节节败退 。

而与此同时 , 川酒借此机会大讲文化故事 , 泸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口子窖摇身一变成高档白酒 。 贵酒也迅速发展 , 茅台在2017年跃至全球市值最高酒企 , 如今市值冲至1.14万亿 , 它们逐渐取代了当年鲁酒的市场地位 。

其实 , 当时“川酒入鲁”在白酒业内却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 秦池不是第一家 , 也绝对不是最大的一家 。 所谓的“白酒勾兑”比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更为先进 , 且不会影响到白酒的质量 。

可惜秦池崛起得太快 , 没来得及着手扩大基酒产能就遇上媒体轮番的轰炸报道 , 秦池被打的措手不及 , 销售额从9.8亿陡然滑落至6.5亿 , 再下一年是3亿 , 最终从新闻的视野中消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