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 九 )

原创<br> 华为28年造芯简史:从0到500亿,沙漠里开出郁金香

▲年轻的科研尖兵任正非

不过,此时华为芯片事业还仅仅是奏响序曲,距离真正的飞升,还缺几个关键人物的到来。

1996年,怀揣着对工程师的信仰,两位硕士毕业生何庭波和王劲进入海思。那一年,何庭波27岁,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硕士毕业,进华为从事光通信芯片设计;王劲24岁,祖籍浙江黄岩,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大附中毕业和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浙江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毕业,进华为做GSM基站研究。

这两位工程师身上可以还原出华为芯片研发者共同的特质:低调、坚定、能扛事、肯吃苦。

何庭波看起来是个文弱的女孩,但一工作起来比男同事还拼,只要她认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的完成。比如在开发光传输芯片期间,因为产品开发和芯片开发会用到同一套仪表,何庭波经常和负责开发的高戟抢设备。

“为显示绅士风度,我每次都会让着她,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高戟回忆道,“于是我们有一个’君子协定’:白天她调试,晚上我调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