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9条“最广州”步径( 二 )

焦点一:城镇建设空间占比不超1/3

草案提出的分阶段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到2035年,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到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美丽宜居花城、全球活力城市。

城市规模方面,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草案强调严控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30%以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