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 二 )

最年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61年,王中林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在他出生两年前的1959年,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P. Feynman)发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演讲,“纳米”一词被世界广泛关注。1978年,王中林考取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学习物理,同时也开启了他的励志“开挂”人生。

在“恶补”英语一年后,他于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王中林应聘到佐治亚理工学院当副教授,由于没有专用实验室,他只能白天看文献,晚上蹭别人的实验室进行研究。“不能因为条件艰苦而停止研究”,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中林用3年时间发表了80多篇论文,并一举获得终身教授的席位。

自1992年以来,王中林长期推进中美科技、教育的交流和发展,频繁往返中美两国,培养了多位分布在中国和美国的华人学生、学者。

2009年,王中林当选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起,他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纳米能源所硕果频出,在领域内处于国际研究领头羊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