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企业深陷困局,从奥飞、群兴玩具等看转型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三 )

这也就决定了群兴玩具能够一直保持着还不错的股价,并不得益于自己的玩具“基业”。自2014年至今,群兴玩具的“重大决策”可谓是接连不断。2014年想要涉足互联网行业收购星创,试图以手游带动经济发展;2015年希望收购三洲核能,重组业务结构;2017年试图进军新能源产业,赶超主流趋势;2018年至今,假借大数据之势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但无一例外都没有理想的结果。纵观群兴玩具的决策和行动方向,可以说完美契合了中国这几年的主流大方向,站在风口上也许总会是对的,但群兴说到底也应该是一家玩具公司。

频繁的业务扩展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长足的发展,反而让公司的内部架构越来越混乱。在玩具企业领域内,群兴也算得上提供了一个反例了。

从美盛文化看未来

玩具企业深陷困局,从奥飞、群兴玩具等看转型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玩具公司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迫不得已的下策,美盛文化这家国内第二家上市的玩具公司在大环境下也面临着不断地调整。以玩具加工制造作为自己的业务主体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里,想要以玩具形象来吸引消费者、达成购买就必须手握IP授权所以收购IP,向衍生品和泛娱乐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模式下出不了全球性的玩具公司其实也就很好理解了,国内玩具公司的IP持有量太少,普及程度相对较小,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