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骗保内幕:阴阳处方、过度治疗、空手套白狼,触目惊心!

医疗机构骗保内幕:阴阳处方、过度治疗、空手套白狼,触目惊心!

医疗保障基金(下称“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包括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专项基金。

然而,近年来,个人和医疗机构骗取医保基金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个别监管人员与之“里应外合”。骗保手段层出不穷,且花样不断翻新,成为啃食“救命钱”的社会毒瘤。

截至6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一共公布了三批共24起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典型案例。《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24起骗保事件涉案主角均为医疗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已经形成“骗保流水线”。

套路一:阴阳处方

“虚假增加住院天数”“虚开药品”“虚增医疗项目”,这是医疗机构欺诈骗取医保基金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作案手段。

有些医院甚至形成了“流水线式生产”的协作骗保关系。比如,在治病过程中通过“阴阳处方”开出高价药,实际使用普通药,以此骗取医保基金。还有些医疗机构,医生实际治疗患者使用一套处方,医保报账使用另一套用药更贵的处方。医生、护士、医院主负责人等各方配合天衣无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