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了它,腕表就身价翻倍?( 二 )

为什么有了它,腕表就身价翻倍?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1747-1823)先生的油画画作,作于1800年以前,私人收藏。  上面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是制作起来却不简单。陀飞轮于1801年获得专利,但自1795年至1805年,该项技术历经了不少于10年的试验与研究。在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发明陀飞轮后的有生之年中仅出售了35枚陀飞轮时计,一直到1950年,在这将近15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出现的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及手表总数不过区区600只,由此可见陀飞轮技术的制作难度真不是随便说说。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陀飞轮为什么卖得贵。

为什么有了它,腕表就身价翻倍?

宝玑陀飞轮分解图  其实到了现在,虽然机械化,标准化已经很普及,但是制作一枚陀飞轮仍然需要耗费制表大师大量的精力,一般情况下,一枚小小的陀飞轮装置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同时,对这些零件的精细度有着极高要求,比如,甚至要求框架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仅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