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离我们还有多远?( 四 )

语言表现分析。除了观色之外,判断人的情绪的另一个直观方法就是“察言”。比如说话声音的高低、打字速度的快慢等等。

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离我们还有多远?

日本软银公司的情感机器人pepper,其搭载的摄像头让其具备表情识别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来实现对人说话的语调识别,从而获取人的说话情绪,来实现其所标榜的“情感机器人”的功能。同时,IBM开发的能感知情感的在线客服系统,也可以通过学习识别藏在语法、打字速度中的人的情绪,类似的对话式情感识别人工智能还有微软的小冰等。

除此之外,结合可穿戴设备来获取人的脉搏频率等体征也将有助于情感的获得。总之,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传感器和各种数据算法的加持下,人工智能识别情绪看起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研究者的“小山头”,

或是情绪识别“笨笨的”之因

然而,我们从以上的研究现状当中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研究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