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打造全链路多举措扶贫消费新模式( 五 )

“新农人”返乡搭桥电商

陕西省乾县注泔镇南羊牧村全村种植酥梨,贫困户郑爷爷家的梨因为带有“果锈”无人问津,只能以3分钱\/斤的价格卖给果汁厂,320斤梨卖了10块钱。了解情况后,拼多多店铺聚果生鲜与郑爷爷达成了帮扶协议,以1元价格收购,帮助卖光“郑爷爷的梨”。

作为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中牟县的大蒜也遇到了销售不畅的问题。2018年4月25日,拼多多上线“一起拼农货”,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收购中牟546名贫困户的2000多亩大蒜,上线当天卖掉33万斤,活动总共为贫困户增收100多万元。

其实,在国内,销路不畅、低价贱卖是很多农产品面临的问题。而拼多多平台的“拼购”模式能够迅速裂变并聚集消费需求,实现大规模、多对多匹配,将农产品直接从田间送到消费者手中,令中国农业生产与需求离散化的劣势转变为优势。

基于上述问题,拼多多创新打造了一个“农货中央处理系统”,输入各大产区包括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经由系统运算后,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通过“拼”的模式,拼多多为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了一条直达4.433亿用户的快速通道。经由这条通道,平台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的机制。农产品上行的创新,能真正给农村的老人、儿童,带来切实的、可持续的正面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