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药材:选择适宜种植区域 建立无公害生产体系( 六 )

制定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体系

在400多年的人工栽培三七历史中,病虫害如影随形。圆斑病、灰霉病、疫霉病、黑斑病,一波又一波的病毒感染相继而来;线虫、红蜘蛛、蚜虫、象甲、地老虎、蓟马,一波又一波的虫害攻击防不胜防。

“在我父亲种植三七的年代,云南文山三七曾远销欧美、日本等地。后来,因农药使用不当,部分三七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导致出口量连年下降,价格下跌。”云南省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回忆。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教授陈君说:“病虫害防治是中药材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防治水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中医药法》明确提出,要严格管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医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余育启认为,农残重金属超标影响中药安全及疗效,无公害种植才是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植物生长激素,不仅影响中药疗效,而且影响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我国急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品质中药材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及监管。我们有成熟的无公害种植技术,现在要做的是大力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