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药材:选择适宜种植区域 建立无公害生产体系( 七 )

中药材品质升级,涉及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初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陈士林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制定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体系,起草了《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和《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其中,无公害中药材精细栽培体系,可以精确定位每种中药材的栽培特性,在产区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

陈士林强调,对于当前国内中药材栽培生产来说,“无公害”生产标准将最终成为中药材品质的最低门槛。当前仍以生产无公害中药材为目标,少数发展绿色及有机中药材,为实现中药材栽培生产规范化、安全化提供有力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保障。

据悉,我国在贵州、四川等地32个贫困县开展无公害中药材种植规划,并建立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化学农药综合用量大幅减少。以桔梗的根腐病为例,采用优质药材防治技术后,多菌灵撒施量减少40%。

张伯礼说,我国建立了150种常用大宗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已有200多家企业推广GAP(优良农业规范)或GACP(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开启了无公害中药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