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折与水牌中的商业信用( 二 )

在这种现代商业模式中,可以轻易地完成跨区、跨省,甚至是跨境的交易。作为消费者,网购的时候只要产品样式、质量、价格等合适即可下单。电商也无须了解消费者人品怎么样,因为与客户支付方式“绑定”的银行卡信息,足以使电商信任其具备足够的购买力。即便将来有了纷争,也会有可以值得信赖的投诉或诉讼渠道帮助解决。这样的操作手法,在古代社会实在是无法想象的。

历史学家王尔敏先生在《明清社会文化生态》一书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账折与水牌》。他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美国的大百货公司为了招揽顾客,允许顾客挂账赊欠,而这就是“美国使用信用卡的前身”,我们前文所说的花呗,其功能则与信用卡相同。这样一种模式,在明清时期的庶民社会中,则表现为当时普遍流行的账折与水牌这些挂账或信用工具。

明清时期的商人对老顾客每户都立一折,不过折上并不用人名区别,因为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开在账折上。每户开一折,都是开明堂号,如果是大姓富户,一个堂号又会有若干分房独立之户,例如“六桂堂翁记”“六桂堂汪记”“三槐堂长房”“三槐堂五房”等堂号标示。如果没有堂号,就会用各种特用专字加以区别,如“福记”“喜记”“寿记”“宇记”“宙记”等,但都须出于顾客的自行选择,并长久使用。这种做法,旨在保障个人的隐私,其性质类似于今天的密码。对于资本雄厚与货源丰足的商家,他们为了拉拢顾客,一般会发行长期赊欠的账折,而结算账折的时间,大抵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冬至日前的十来天,届时商家会派专人到各客户住宅收账,而依一般的社会习惯,客户也会到期结清。发行这种账折的商家,有绸缎庄、布商、油坊、酒坊、酱园、饼干糖果店、杂货店等,顾客平时到这些商店购物,只须带着账折即可,选好物品后,立即算好市价记入账折,即可完成交易,而商家则定时送货到家,再将日期货价记入账折。这种账折模式,有利于市井商贾广纳客源,长期保持稳定的收益。不过,账折一般只流通于大城市,而不会逾越至其他城市,以避免讨债赖账之事的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