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物理学家 80 年的苦寻之路( 八 )
1930 年 , 年仅 28 岁赵忠尧在人类史上第一次从实验上看到了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的过程 , 而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正电子存在的证据 , 可惜后来身为赵忠尧好朋友的安德森借鉴了赵忠尧的实验原理 , 在 1932 年也发现了正电子 , 由此获得了 1936 年诺贝尔奖 。
正电子的被发现更加证明了狄拉克方程的正确性 , 从此以后 , 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被认为是绝对真理 。
这个时候 , 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疑问:
会不会存在一种粒子 , 是正反同体的呢?
1937年 ,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就在他的论文中猜测有这样的粒子存在 , 马约拉纳在物理史上是一个谜一样存在的人物 , 也是物理史上最牛的计算天才 , 甚至超越了费米 。
费米的计算能力甚至可以和瞎了的欧拉相提并论 , 当奥本海默爆炸原子弹的时候 , 他就站在很远之外 , 手里拿张纸 , 撕成碎纸片 。 原子弹的冲击波来了 , 他把纸一扔 , 然后根据纸片被卷走的高度、速度和距离计算释放的能量值 。 冲击波走了 , 他就算出来了 , 而且和精密仪器测试的结果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