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拉克方程: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次融合(11)

在量子力学中 , 体系的状态不能用力学量(例如x)的值来确定 , 而是要用力学量的函数Ψ(xt) , 即波函数来确定 , 因此波函数成为量子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分布如何 , 这个分布随时间如何变化 ,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求解波函数的薛定谔方程得到解答 。

它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 是原子物理学中处理一切非相对论问题的有力工具 , 在原子、分子、固体物理、核物理、化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

后来玻恩更是提出概率幅的概念 , 成功地解释了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 可是 , 薛定谔本人不赞同这种统计或概率方法 , 和它所伴随的非连续性波函数坍缩 。 薛定谔更加无法容忍 , 自己提出的薛定谔方程居然为量子力学做了嫁衣 。

玻恩

正因为薛定谔波动方程不具有相对性 , 所以瑞典理论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和德国人沃尔特·戈登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独立推导出薛定谔波动方程的相对论形式来解释用于描述自旋为零的自由粒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