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波理论:漩涡星系的形成机制,藏着宇宙一切现象的最本质规律( 五 )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 , 构成太阳系 。 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 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 , 叫星系团 。 平均而言 , 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 , 直径达上千万光年 。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 。

其中 , 科学家根据可反映星系发展状态的序列号对星系进行了分类 , 可以粗略地将星系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 。

但从外观形态上看 , 则可归结为三大类型:扁率各不相同的椭圆星系;形同水中旋涡、具有两条或更多条螺线状“旋臂”的旋涡星系;形状不定的不规则星系

旋涡星系是观测到的数量最多、外形最美丽的一种星系;它的形状很像江河中的旋涡 , 因而得名 。 这类星系在其对称面附近含有大量的弥漫物质 , 从正面看 , 形状像旋涡;从侧面看 , 便呈梭状 。 仙女座星云、三角座星云都是这种类型的河外星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