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中心 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20)

第三、鼓励个人办学,企业办学,鼓励企业和个人向学校投资,鼓励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挂钩,促使科研单位的企业化。这样,国家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就不必增加很多。

第四、农村经济发展了,国家用于支援农业的款项可以相对缩小。许多事可以让农民自己办。城镇公共工程建设让地方办。

总之。我们认为,在价格体制的改革中,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可以做到的。如国家仍感不放心,可将原财政收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强迫地方和企业缴纳。现在许多企业和地方并不害怕缴不上利税,只是苦于绑的太死。只要放开手脚,就会出现“众人拾柴火蹈高”的局面。

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在改革时期,有适当的赤字并不一定是坏事,这己为近几年的实践所证实。有些主张搞赤字财政的同志引用西方国家的例证,而反对者则认为,西方社会是需求不足.而我们是供给不足,搞赤字等于火上加油。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简单化。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转变时期,如果搞赤字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动员闲散的资源,其结果正是增加供给而不是简单地扩大需求。在这个时期,出现某种程度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与财政赤字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另外,现在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增加很快,这些资金大多没有用于投资,国家向银行贷款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财政的不平衡有利于总体经济的平衡,搞赤字就是值得的。这叫舍车保帅。把财政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实际上是自已吓唬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