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云音乐、喜马拉雅等被罚或“疑下架”,“耳朵经济”迎来“审查重拳”?( 二 )

“我在喜马拉雅FM上是会员,一些付费读物也没听完。我也没发现什么不好的东西,怎么就下架了?”

这场网络音频整治审查行动,对于网络音频行业而言显然有一定的冲击。2011年开始,荔枝、喜马拉雅、蜻蜓、懒人听书等音频平台的出现,以有声读物、广播电台、个人主播、音频直播、知识付费等音频类型搭建出行业体系,让行业传统广播转向了移动互联网,2016年内容付费浪潮促使行业迅速上升,初代玩家们纷纷获得资本青睐,而企鹅FM、红豆live(现在改名kilakila)等新平台冒出,2018年阅文、B站陆续进入音频市场,音频行业从免费内容输出进入商业变现阶段。

2019年业界在预测,谁能成为国内音频行业的霸主,但首要面临的是来自监管层的震动。

重拳下达,音频行业何为“乱象”?

大部分公众对于云音乐的下架还是有些莫名其妙的,“这到底是为什么下架?”内容监查的大环境下,一切行为似乎都带着隐喻。

昨天,微博上博主“-另类国度-”发布微博表示,“网易云音乐率先删除 Nirvana 经典专辑 《Nevermind》 标准版封面图片”,经历一个删封打马的过程,十一点“豪华版专辑封面恢复正常”,而这张专辑封面的图像是一个沉浸水中的全裸婴儿,处理部位是男婴的隐私部位。这当然不是促使云音乐下架的原因,但是从内容审查的角度而言,不难看出内容平台在自查方面的自觉性与谨慎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