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开放让中国更精彩 已成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场( 五 )

泰国猫粮、新西兰纯天然蜂蜜、比利时草莓味啤酒、美国阿拉斯加鳕鱼片、意大利天然草本牙膏……位于北京大望路的华联精品超市内,各种进口商品占据不小的“地盘”。几乎每一个品类的货架上,都有相当比例的进口商品供消费者挑选。

这在几十年前是中国老百姓不可想象的。退休货车司机吕发文回忆,早些年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进口货,如果运气好,自己出车的地方路过边境,才有机会看一看外国制造的东西长什么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些进口小零食才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但也是少之又少。”那时,到供销社排队凭票采购的情景还未远去,自由流通的商品市场刚刚起步,进口货是“了不得”的新鲜东西。

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到国外的食品很不容易。“古巴糖、伊拉克枣,是那个年代进口商品的典型代表。”吕发文至今还记得,虽然那些零食口感谈不上有多好,但毕竟是进口货,总有不一样的感觉。

谁能想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敞开大门接纳全球好物,“舶来品”种类越来越多,购买也越来越方便,可以在国内买,可以“海淘”,还可以自己出国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