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有什么用?让大脑存储的“人生故事”更新( 二 )

科学家猜想,如果白日梦有明确的主题,有清晰的故事线,并且故事元素都与自身相关(有一定意义),那么这样的白日梦就有助于我们进行叙事处理,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白日梦时,脑海中自动上演的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新自我概念,向其中加入最新的、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科学家从人们那里收集了许多白日梦,并总结了其中的故事元素和其它重要特征,包括情绪强度、具体性、自我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时间线(过去,现在,未来,短期,长期)以及现实性(与之相对的是幻想性)等等。

结果发现,白日梦并不像小说那样有着完美的故事结构,甚至还不如你和朋友吃饭时随口讲起的故事。事实上,白日梦似乎只是选取了一些特定的故事元素、将各类信息随手组合到一起而已。白日梦的故事结构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具体取决于它是高度情绪化、还是高度现实化,以及它是与某起特定事件相关、还是大致反映了某人的目标、身份和生活经历。

有意思的是,只有现实和具体的白日梦才与自我概念相关,并且没有一种白日梦能够真正帮助人们更新自己的自我概念。这说明我们在做白日梦时,也许并不会做叙事处理所需要的有意识分析。就算白日梦有一条故事线,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不如镜子里的倒影那样清晰真切。白日梦将新的故事线带进了我们的意识之中,但这些故事线模糊混乱,因此反而对自我概念的清晰度造成了干扰。要想将这些故事线整合到清晰、稳定的自我评价之中,或许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比如和他人讲一讲这些故事、或者写日记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