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赛旗唐琦松:中国RPA企业未来之路应如何探索? | WISEx 企业智能行业峰会( 六 )
4、flexibility:任何业务都能使用,用户的RPA自动化缺乏最佳实践,不能仅仅是单个任务的集成,而应该是端到端的自动化流程。
所以Gartner也对未来做出了预测。
1、30%的RPA厂商会基于消费定价,所以ROI会产生巨大差异,每一家企业选择RPA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用户的诉求?
2、由于企业在RPA的使用错位,无法规模化而感到懊悔,所以我们怎么帮助企业让RPA形成生产力?
3、单独以RPA为任务未中心的流程将被淘汰?作为国内的RPA厂商在这方面如何发展?如何更好的适应中国的RPA市场?
我想我讲了这么多,今天我们10.0踏出了第一步,希望更多有想法的伙伴加入,一起思考一起探索,未来我们要积极拥抱AI,让更多的技术和RPA结合起来,我们在OCR,NLP领域和百度以及其他的AI企业一起合作,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UI层面)我们和南大人工智能学院以及周志华老师的团队一起合作开发。比如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在RPA的UI理解层面,让CV能自动修复UI变化给RPA造成异常,甚至自动生成新的逻辑代码。在未来AI和RPA的结合解决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