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志》中一则错误记载说起,漫谈两汉列侯制度中的等级( 十 )

了解到西汉并无乡侯 , 我们再来看本文开篇所说的《三国志》关于刘贞“陆城亭侯”的说法 , 就可以确定这确实是一个错误的记载 。 又据《地理志》 , “涿郡无陆城 , 陆城中山国之属县也 。 ”刘贞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所以很可能是封的中山国的陆城县侯 。

刘贞很可能是封的中山国的陆城县侯

关于西汉列侯内部并无等级差异 ,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收尾了 , 但是这里似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

《汉书·冯参传》:

“绥和中 , 立定陶王为皇太子 , 以中山王见废 , 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 , 以慰王意 。 ”

《汉书·何武传》:

“武更为大司空 , 封汜乡侯 , 食邑千户 。 ”

冯参和何武都是汉成帝时期的大臣 , 他们俱在西汉 , 为什么又有“乡侯”之名呢?其实这只是一种对于食邑为乡的列侯的一种称呼而已 , 就爵制而言 , 整个西汉是没有乡侯爵名的 , 更没有县侯和乡侯的等级差异 。 这和东汉的乡侯作为列侯等级的存在 , 是完全不同的 。 严耕望先生对此有过结论 , “此所以各为等级 , 异于西汉也 。 ” 。 但是 , 因为这种“乡侯”的大量存在 , 又对东汉最终出现了制度上的乡侯和亭侯 ,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