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骨子里还是靠营销,拼多多400亿美元市值的还能持续多久?( 五 )

而且,即便是省去的所谓“中间商赚差价”,也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为了厂家给予拼多多的代销费用和平台入驻费。这种只看重某个生产环节,却忽视产业链条成本控制的营销模式很难站住脚。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现阶段还很难做到围绕着拼多多专门投资设厂。既要搞生产,还要联系物流,这是与社会分工提振效率相违背。而即便是全部产品都依靠拼多多平台来销售也是不现实的,拼多多用户规模以及服务体系上不能够撑得起如此大的销量。

如此,很多时候用户在购买物品时都会出现货物缺损问题,而通过媒体爆料来看,很多货物都是工厂库存,甚至是一些中间商所放弃的积压的残次品,这些产品很难保证质量。相较于天猫、京东们强调的提升产品质量,从消费者体验上来看,拼多多模式并不可取。

“假货”的标签,很难形成忠诚用户

积压货、库存还好说,毕竟很少会涉及的质量问题。但是,残次品以及一些仿造品性质可就不一样了,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2018年7月,拼多多赴美上市。但是不久后,创维集团(00751-HK)便发布公开声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假冒产品的销售。关于拼多多“山寨”、“假货”的问题,格力、美的等多家电器企业都曾遭遇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