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七十年逆袭:本土娱乐内容从配角到主角( 二 )

从1949到1966年的17年是新中国电影起步期,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1993年,10部“分账大片”引进,中国加入WTO开始进入倒计时,这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与国际接轨以及改革的步伐。

2001年,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同年12月18日《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出台。经过2002年、2003年两年的强力推动,到了2004年,中国已建成36条电影院线,加入影院已经达到1188家,银幕数为2396块。

紧接着,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十年,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以年均35%的速度节节高升,堪称“黄金十年”。去年,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6万块,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已经稳居全球电影票房第二的位置,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也超过进口大片,占比达到六成,中国电影飞速发展。

娱乐新势力强势崛起

游戏产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今游戏产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是在过去,人们对于游戏的“刻板效应”始终坚定。在新旧动能转换、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新文化”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开始,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一直稳居全球游戏市场头部位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庞大的人口红利给了网络游戏发展的沃土。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用户数可达上亿之多,甚至可以有几百万人同时在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