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惊魂时刻:这一次,白酒股的历史是否会重演呢?( 三 )

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95.43%。虽然股市整体表现也不错,但相比茅台酒,简直弱爆了。当然,贵州茅台除外,同期公司的股价涨幅超10倍。

消费品属性减弱,“金融品”属性加强。茅台等白酒厂商出厂的白酒,就不一定是被“消费”掉了。

在白酒持续涨价潮中,投资(ji)者开始囤货。供不应求让市面上白酒价格远超过建议零售价。光大证券2011年8月29日的研报显示,当时茅台酒零售价高达1600元,超过正常批发价近1倍。

各路资本也是纷纷进场。当时,一张茅台镇的生产许可证,从不到100万,炒到超过1000万。当时券商形容,这是“与白酒泡沫共舞”。

“白酒泡沫”要想一直持续,只有价格持续上涨。但这显然是监管层不能忍受的。

随着白酒市场火热,监管层开始介入。2011年上半年,发改委就约谈了相关企业。白酒上一轮下行,导火索是“八项规定”,但其实在这之前白酒行业已经显露疲态。

2012年春节过后,茅台酒的一批价从1850元—1900元/瓶,下降到1400元/瓶。据媒体报道,高端白酒之所以降价,是因为游资抛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