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监管趋紧!疯狂的电子烟该掐灭了( 三 )

自从医生韩力2003年在中国发明第一支电子烟以来,国内电子烟在短短十几年间不断快速迭代。采访人员了解到,内含各种电路板的烟油式“小烟”已是第三代产品,并成为这两年的创业风口,也让一堆专注电池芯片、充电方案的公司蜂拥而至,玩起科技噱头。“目前电子烟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组装都可以外包,想创业只需自己造一个品牌来贴牌。”张小辉透露,电子烟的科技解决方案大多是噱头,但暴利却让创业者前赴后继,“一个出厂价50元不到的电子烟,在市场上可卖到300元左右,利润率超过500%。”

监管趋紧电子烟降虚火

大批创业者纷纷涌入,狂热资本加码入场,让国内电子烟市场热浪滚滚,“风投”变“疯投”,众多互联网知名人士也纷纷跨界卖烟。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18年4月爱卓依拿下3亿元A轮融资,到2019年7月小野电子烟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短短1年零3个月内,至少有20家电子烟公司先后获得了超过30次融资,仅2019年上半年电子烟行业所获融资总额就超过了10亿元。

国内对电子烟的监管也有从紧趋势。7月22日,国家卫健委披露计划立法监管电子烟行业。业内人士称,此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将在10月实施,这将改变目前国内电子烟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估的“三无”现状,“这揪紧了很多电子烟创业者的‘心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