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从1949年至2019年7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百姓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从物质短缺时代的票证支付,到现如今引领全球的移动支付,支付的“符号”在不断演变。

这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构成了新中国70年的“钱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钱袋子”越来越鼓,买出了一个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计划经济时代:"票"比"钱"好使

说起最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支付方式,无疑就是曾经被广泛使用的各种“票证”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十分匮乏,粮食、蔬菜以及一些日用品不能像现在这样敞开供应。1953年,国家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采取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1954年3月,开始实行食油定量制度;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会议通过《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1955年11月正式在全国使用粮票,同时印发油票;1957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