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三 )

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在全国城镇配给供应粮油的票证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一直延续至1993年,购货本、副食本和每月分发的粮票、油票、肉票、蛋票等才宣布正式废除,凭票支付的计划经济时代正式结束。

曾经的标配:"现钞+存折"

而说起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支付方式,毫无疑问还是“现钞”,而“人见人爱”的人民币,实际上比新中国还“年长”一岁。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人民币共发行了五套。在这71年间,我国统一的货币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人民币品种不断丰富,货币印制流通和防伪机制不断健全。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最小面额为1元,最大面额为50000元。50000元也是人民币史上币值最大的一种。

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而1分,是目前五套人民中面值最小的,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