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暴龙小而性情残暴,和鸟类非常的相像!( 三 )

探究鸟类起源的关键

虚骨龙类包括暴龙类等许多常见于白垩纪(1.42亿~0.65亿年前)的进步猎食性恐龙类群 。 近年来 , 鸟类起源于虚骨龙类的假说得到了广泛承认 。 因此 , 虚骨龙类的研究是理解鸟类起源这一重要进化生物学命题的关键 。 过去的几十年中 , 发现于世界各地的化石为复原恐龙—鸟类的演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 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于我国辽宁西部白垩纪早期热河群的长羽毛恐龙化石更是为鸟类最重要的两个特征:羽毛与飞行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 但由于已知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生存于侏罗纪晚期 , 因此 , 恐龙—鸟类转化的历史发生在侏罗纪晚期以前 , 有关这一转化的最直接证据应该保存在侏罗纪地层 。

在继续研究长羽毛恐龙化石的形态、功能和系统学问题的同时 , 研究人员开始着眼于侏罗纪地层及埋藏化石的研究 , 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 。 戈壁的考察终于有了突破:那就是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暴龙类——冠龙 。 该化石共包括两具骨架 , 通过组织学研究 , 可以确定这两具骨架分别代表大约7岁的幼年个体和12岁的成年个体 。 这两具骨架发现于同一地点 , 成年个体叠压在幼年个体之上 。 根据化石周围的岩性以及保存的状态推测 , 幼年个体可能被一些死去的动物吸引到淤泥坑 , 陷入坑中而死亡 , 接着成年个体也被吸引到坑中 , 并且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