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探月——从以色列和印度的尝试说起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任念东】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千年之前,辛弃疾一阙《木兰花慢》,用浪漫的笔法,道出了古人对月亮的无尽好奇与求索。

千年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月球进行探索,月球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揭开。

时维八月,序属中秋,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笔者想和各位读者聊一聊探月,就从近期各国的登月尝试说起。

月球上的“叹息之壁”

前几天,印度发射的月球着陆器登月失败,在距离月球只有2千米的地方失联了。

事后发现,这个着陆器在降落前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姿态失稳,来了个大头朝上,倒栽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