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西“煤老板”的自述:敢做世界的洛克菲勒( 五 )

一个山西“煤老板”的自述:敢做世界的洛克菲勒

2005年时候,我收购了太原市区的一座烂尾楼,就是后来的景峰国际,做起了写字楼业务。

在巅峰,砍掉最赚钱的项目

之所以说自己是个“煤老板”,是因为家族企业里,煤炭一直是最赚钱的业务。

对于产煤大省山西来说,煤炭是个“暴利”的行业,因为成本是固定的,全国煤价一涨,剩下的全是利润。

父亲是个现场管理的高手,他无师自通,就像麦肯锡的教科书一般,同样的砖厂、煤矿、焦化厂,他的效率最高,产能是别人的两三倍,利润自然也比别人高了很多。

等到了2007年、2008年时候,行业迎来最好的时候,焦炭卖到了3000一吨,利润率达到50%多。

整个行业一片沸腾,而我却感到恐惧。我始终觉得,所有的事情就像抛物线,盛极必衰,到达了顶点,就该往下走了。

到了2008年奥运会前后,国家要求煤炭企业“关停并转”,但焦炭生产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下炉子就会毁坏。于是我们就赶紧推进生产速度,直到生产出来的焦炭都没地方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