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是真是假?证据在此( 四 )

有个解释视差的常见实验:一次只用一只眼睛观看近处的一个物体(手指、铅笔等) 。 当你切换左右眼时 , 该物体看起来就像在背景上移动 。 目标离你眼睛越近 , 效果越明显 。

视差与光行差不能混淆:视差源自地球自身位置的改变、取决于其与行星的距离;而光行差则是由地球运动的极高速度产生 , 与恒星远近无关 。

图解:由于观察点的改变 , 一个物体相对于远方背景的移动 , 显示视差的简化插图 。 当从\"A点\"观察时 , 该物体显示在蓝色方格的前面 。 当从\"B点\"观察时 , 显示该物体移动到红色方格的前面 。

恒星视位的变化非常微小(因为恒星离我们很远) 。 因此直到1838年 , 贝塞尔(Bessel , 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才首次测量出了一颗恒星的视差 。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 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 , 观察不到恒星视差 , 就是地球不会运动的证据(他既没有望远镜、也不知道恒星如此遥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