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业务爆发,哪家机场上市公司受益最大( 二 )

但更重要的推动力,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35%的非航收入增长。

对于机场来说,收入来源一般分为传统的航空业务收入和非航收入:航空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航司缴纳的飞机停场费和起降费、旅客服务费等;而非航空收入则来自在机场开设的商业、餐饮、免税店等的“租金”。

查看几家上市机场的半年报可以发现,上海机场上半年的航空收入同比增长3.03%,非航空收入则增长35.09%,首都机场和美兰机场[上市公司为瑞港国际(00357.HK)]的航空收入同比下降23%和23.7%,非航空收入增长也不如上海机场幅度大,分别为24.8%和0.63%。

上海机场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是浦东机场。从2017年起,浦东机场的免税业务开始爆发。从机场的收入结构来看,其免税业务占商业餐饮80%,占整体非航收入的67%,为非航业务最主要推动。从免税销售额角度看,2014~2018年分别为44亿、49亿、58亿、81亿及112亿元,销售额在2017年提速至39.7%,2018年延续37.5%的增速。

去年9月,浦东机场与日上免税行(下称“日上”)签署的新协议,更为机场的收入增加“添把火”:日上将根据其销售收入每个月向浦东机场缴纳一定租金费用,租金确定方法采取月实际销售提成(扣点率42.5%)和月保底销售提成两者取高的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