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最冷的冬天是香港的夏天,它会过去吗?( 六 )

不少投行人士都颇为兴奋地表示,这一周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太重要了,像是一针强心剂。

乐观者觉得可以耐心些,等等看。海通国际证券资本市场部董事总经理何兆邦就是这样的代表。他及其团队的十来个人主要负责IPO项目的承销。截至8月底,他带着团队共做了38个IPO销售项目,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业绩,甚至还在“遇冷的”7月完成了中集车辆IPO主承销。

他认为过去这两个月香港IPO“遇冷”可能更多是行业周期“冷”,即类似于圣诞节的12月一样,这段时间里负责投资IPO的基金经理都在放假。

常规而言,准备上市的公司习惯用12月30日以及6月30日为提交上市申请的财务时间节点。也就是说,选择12月30日作为财报节点的公司,按照港交所对于财务数据要求半年内有效,即公司需要赶在6月30日之前上市,而选择6月30日为财报节点的公司,则会乘基金经理们休假的7月和8月完成财务审计,将基金经理休假回来的9月列为其上市时间表。

基金经理王韵珺的乐观则更远些。她在中金三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港股IPO认购。她说暂未看到明显的转机,但是坚信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凡能够有一两只中型IPO表现足够好,能让基金经理赚到钱,包括她在内的乐观的投资人还是会回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