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71亿,十四五扩至石油、化工、钢铁和民航( 三 )

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71亿,十四五扩至石油、化工、钢铁和民航

湖北省通过试点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排位均持续上升。90%控排企业建立了碳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用碳排放配额向银行质押贷款融资超过1.5亿元。此外,试点对贫困地区也发挥了绿色扶贫作用,开发了红安县老区户用沼气项目群,通过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认证后,用于抵偿机制在碳市场交易,收益1300万元。

何建坤表示,我国碳市场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相比,在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碳减排责任、碳排放行业分布和电力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一方面要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但更重要的是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他说,全国碳市场从电力生产和供应业起步,将分阶段逐步扩大覆盖的行业和降低企业门槛标准,以保证碳市场的效果、效率和公平性。

为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已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2016年)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17年)等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文件,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0个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对电力等8个行业的70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