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 三 )

“旅游业的转型需以生态旅游作为突破口。”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生态旅游的定义,在于其人口密度不能过高,应以生态为主,以植物、动物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

据杨宜勇介绍,生态旅游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旅游地承载力,控制了人流量再设定价格;同时,要加大自然环保体验、教育和管理规划,最好带动当地农民参与且共同发家致富;另外,还要强调清洁生产,即节约资源并可持续发展。

而从当下的长三角地区环境来看,旅游群体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江南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都有着比较原生态的特点,对习惯了都市生活的现代人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这些都揭示着,长三角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

正如上述所提到的乌镇,于旅客来说,它是一个网红旅游地;而将其放置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看,其则发挥了将产业与乡村融合的重要作用。

生态旅游新模式应转向何处?“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有两种模式需要去做,一种是企业发展一体化模式,另一种是公共服务一体化模式。”王振解读认为,“第一种模式下,以乌镇为例,必须从设计、品质等各方面与大城市对接起来,才能收获如今巨大的成功;第二种模式下,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态治理,则必须由政府来搭建各种平台,包括数据、信用及各地的优惠政策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