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逛不够:居民每年区域内旅游6次( 四 )

王振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长三角是共同体,因而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有整体规划、共建共享。

以目前在业界普遍认可的成功案例新安江流域生态旅游为例,从皖南到黄山、经千岛湖到杭州,其中上游水域的保护对下游水域尤为重要,需要浙江和安徽联动下的整体规划;而这也涉及了上海、浙江、江苏对太湖生态资源的共建、共享与补偿机制。

“正如即将挂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其中淀山湖涉及到了黄浦江上游整个水源生态保护,这就赋予了上海、江苏与浙江一个共同的‘生态绿色’使命,必须共享共建,共同掏钱,共同享受。”王振补充。

生态旅游发展面临哪些不足?杨宜勇认为,目前我们国家森林公园、人类自然遗产公园运营主要靠门票,但门票占的分量过重培养不出真正的现代旅游业。“景区要有去门票化的意识,让人们自由地进来,将旅游长短模式结合。”

另外,在旅游地的开发方式上也需要遵循生态理念。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旅游发展多是以景区为主,其弊端是用物理方式将环境隔开,变成供人玩乐的地方;因此,对于未来的生态旅游,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小镇开发,是否可以打破景区与人群的藩篱,尽量尊重原始人文发展,很值得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