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与软银:IPO上市疑虑中的多方博弈( 三 )

此外,商业办公用地运营费用中,WeWork长租下来的物业获得的收入,并不能覆盖运营成本,其中还不包括市场营销、行政费用等多项成本。

WeWork在招股书中称,短期内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可能会增加,并将继续绝对增长,公司无法预测未来能否实现盈利。

成立8年以来无法实现盈利,是WeWork的痛点所在。对于无法预测的是否盈利,显然会让投资者及公众对此产生顾虑,从而不想将资金投入到未知的将来。

再者,当前Uber和Lyft等以烧钱换取市场份额的新型商业模式已经让投资者有所顾忌,这两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股价一直低迷。

彼时,Uber上市首日收盘破发,报41.56美元,较45美元的发行价下跌7.64%,表现令投资者大失所望,公开市场对Uber的估值也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Lyft在发布上市公司的首份盈利报告后,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逾10%。

这种模式的不受青睐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虽增长快,但成本高、未能实现盈利,随之而来的,还有投资者的不安感。如同此时的WeWork,陷入高亏损负盈利的状态,被投资者及公众拎出来比较也并不出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