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买卖黑产,求职平台别成个人信息“贩卖商” |新京报快评( 二 )

个人简历信息遭遇泄露、买卖,以至于形成产业链,大大小小的求职平台,无疑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并不一定是指,它们都直接参与了非法买卖,而是说,没有保障好用户简历的信息安全,平台方面确实难辞其咎。

这首先体现在平台的简历信息系统频繁被攻击造成信息泄露,或是遭遇内鬼操作上。

更重要的是,某些平台的一些服务和产品,设计的逻辑就是建立在对用户简历信息的“变现”上,甚至一开始就把平台的部分盈利需求,寄托于对用户简历信息的“开发”上。

前不久,媒体就报道,某求职平台因被指用求职者信息非法获利而被法院起诉。甚至还有一些求职平台有所谓的面向企业的“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也即员工简历一旦更新,求职平台便能立即“知会”企业。

这次媒体的报道则提供了更多细节。即便是一些知名求职网站,其简历也可按照一手和二手明码标价对外出售;另外,企业VIP账号的子账号、辅助软件在网上也可轻易买到。

通过不当方式获得企业vip账号后,任何来路不明的第三方都可以企业名义发布招聘信息,以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这样一种状况下,有人通过网络求职被骗入诈骗公司甚至传销企业,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