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芯少屏到独占鳌头,国产彩电业如何从“翻身做主人”?( 三 )

激光显示作为全球第四代显示技术 , 被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 正式因为同时具备健康护眼和超强的色彩表现力 , 以及传统显示技术无法企及的超大屏幕、节能等优势 , 激光显示技术的出现 , 对于长期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产业控制的中国企业而言 , 蕴藏着实现技术反超的机会 。

做为一家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国产家电企业 , 不甘受制于人的海信在2007年 , 毅然决然开启了激光电视的拓荒之路 。 当时 , 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 , 更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照 , 所有关键技术都需要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 经过4年试错之后 , 海信才找到并确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激光电视技术路线 , 在历经数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苦日子后 , 最终实现了激光电视“从0到1”的突破 。 短短五年时间 , 激光电视实现了解像度从2K到4K , 光源从单色到双色再到三色 , 尺寸从100吋到300吋再下探到75吋的突破 , 让激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的技术活力得以展现出来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研发激光显示的意义与华为做芯片、做系统是一样的道理 。 对此 , 央视《新闻联播》也这样的评价:激光显示技术 , 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 。 曾几何时 , 对于外国企业在彩电技术上的垄断 , 国产企业一直无能为力 , 但如今激光显示技术的出现 , 犹如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而央视这样的评价 , 不仅是对海信的肯定 , 更是对激光显示这一产业的肯定 。 自海信开始 , 中国企业在激光光源、光机模组、整机制造和关键器件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 , 有了技术便有了底气 , 与此同时 , 产业链在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后不断加强合作 , 让整个行业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