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18年,为什么没走进个人消费市场?还得怪当初架构没选好( 三 )

有数据为证 , 在2003年时中芯国际已经是全球第四大制造厂 , 营收达到了3.6亿美元 , 在当时很强了 。

所以龙芯的想法并没有错 , 有了先进的架构 , 再有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 封测本来就不是难题 , 这样岂不是能够制造出与英特尔比肩的芯片了么?

想法是很好的 , 可惜接下来遇到问题了 , 或者说太理想化了 , 拿到MIPS架构2002年开发出了龙芯1号 , 2003年开发出龙芯2号 , 荣耀是接踵而来 , 但产业化遇到问题了 。

因为MIPS+linux的生态 , 实在很难让个人消费者接受 , windows系统已经形成了垄断地位 。

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 比如汉芯造假事件让大家对龙芯也产生了怀疑 , 影响很大 。 后来在2003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 , 让整个中国芯片代工产业都受到了打击 , 接下来的10年被称为中国芯失落的10年 。

这样相当于龙芯的MIPS+Linux的产业化不顺利 , 且汉芯造假让龙芯也蒙冤 , 再加上中芯国际受挫 , 中国芯片制造水平也下滑 , 这些原因最终让龙芯的进展越来越不顺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