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约车到定制巴士,互联网强运营生态的必然( 三 )

比如,滴滴的保定城际拼车每日运营时间为早上5:00至晚上20:00,单程票价为60元/座位。当乘客打开滴滴出行App,定位处于运营围栏范围内,即可在快车页面,实时呼叫或预约城际拼车。司机将按照订单信息上门接送,免去乘客换乘的麻烦。当到达乘客预约的出发时间,即使车内座位未拼满,仍然准时出发。在不改变目的地的前提下,城际拼车全程只收一口价。这种确实方便了乘客,但如果长期不能坐满,这种车注定不会运营下去。

在上海的这个支付宝“AI定制巴士”,是根据“公交数据大脑’”自动设计线路走向、设站、发车班次,逐步推进。据介绍,这个线路在上线以来的上座率为8成以上。如果能够长期保持这样的上座率,定制巴士就可以正常长期运营。

“公交数据大脑”是由支付宝联合高德、公交云共同研发的AI智能出行分析产品,这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新技术,也是阿里巴巴生态的又一次发力。可以说,小小的定制公交,需要的科技含量可并不低,既需要网约车的抢单订单,也需要顺风车的拟合调度,还需要位置服务的路线规划、时间设计,即便是算法上看,要求也非常高。

交通部数据显示,公路客运市场在2014年达到190.82亿人次,此后便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持续缩水。不过,2018年我国的公路客运量仍为136.72亿人次,是铁路的四倍。与此相对应的是,据公安部数据,截止2018年12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5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达1.87亿辆,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40辆,接近每两个家庭就有一辆车。2017年滴滴顺风车的订单量为200万单,其中70%的订单距离在15km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