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进村养猪( 十 )

另一边,在河北唐山的猪场,负责开发养猪算法的李佳隆也在研究怎么利用 AI 提高母猪产量。

“想要入这个门,就必须要会养猪,和饲养员聊天,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李佳隆说。为了研究猪的行为模式,有一段时间,李佳隆的枕边书都变成了《母猪的产后护理》、《母猪饲养宝典》和《PSY 提升宝典》。这些书中的理论也许有依赖经验主义之嫌,却是农户总结出的精华。

比如,母猪什么样的体型最适合发力、什么样的臀部形状最适合生产、猪仔后膘的厚度和出栏时的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

“书中说道,母猪排卵期体温会略有上升,于是我们用集成了温湿度感应器的摄像头直接看母猪体温,发现在排卵期,它们的体温会上升 0.8 到 1 度。”李佳隆说。

农户的经验与大数据得出的模型互证,AI 正在一步一步破译猪的行为逻辑。

念钧则更进一步,认为最好的 AI 必须邀请农户一起来开发。

在四川宜宾麻衣村的养殖场内,每一头猪面前都有一张布满格子的小卡片,这些小格子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母猪的断奶、背膘、发情、疫病等多种情况,只要农户发现异常,就可以随时涂卡告知巡检机器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