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江阴:有11家中国企业500强 也有千亩生态T台( 四 )

曾经的江阴扬子江造船厂,如今已成为工业遗址公园。

悟道:“快进”江阴学会了退让

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中,记录了过去四十年,多个不同时期的江阴城市总体规划图。澎湃新闻注意到,在1980年,江阴江边除了几个造船厂,还有大片农业用地。

此后,江阴经历了先“向江边全面进发”,然后又“还绿于民”的过程。用陈金虎的话说,目前江阴“城区30公里生产岸线正在躬身退让”。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江苏省政府给江阴批复了23.4公里的港口岸线,江阴却主动压缩到了17.4公里。

这种“不思进取”,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毕竟,作为民族工商业和苏南模式的发轫之地,江阴精神的内涵是“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

进退之间,江阴正悟刚柔并济之术。

陈金虎表示,对于江阴这样一个开发强度高、资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的城市来说,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而是必须紧紧围绕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目标,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真正以“三进三退”的江阴实践,为长江大保护作出“江阴贡献”。

推荐阅读